初二历史下期中考试卷与答案
发布时间: 2/8/2023 12:32:22 PM 来源: 低头泪倾城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13、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4、下列有关开国大典的表述错误的是a.首都30万军民齐集*广场 b.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后五星红旗在*广场升起c.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d.54门礼炮齐鸣49响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新”在a.中国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b.* 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c.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建立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17、“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这段内容介绍的是土地改革的哪 一历史要素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意义18、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下列 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20、右表中的数据说明了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有待改善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2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22、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有a.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 b.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道“世界屋脊”23、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2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25、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2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2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当中,国家采取了( )政策,实现了和 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a.没收 b.合作 c.协商 d.赎买2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跃进”运动开始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29、探索建 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0、党中央错误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你认为有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缺少经验③又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a.“*”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32、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的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面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a.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c.大庆油田的建成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d.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3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①艰苦创业②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4、中国现代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五四运动35、1980年,党的历的冤案得到平反,被恢复名誉的中共党员是a.周恩来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叶剑英36、1980年,一位最早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a.厦门 b.广州 c.深圳 d.上海37、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是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④特区姓“社”不姓“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主观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共25分)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据此回答相应的问题。(10分)【进行拨乱反正】材料一:这次会议是在“*”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这个重大历史关头而召开的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后我党的历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的新道路。------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贵春说(1)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指?(1分)依据材料指出这次会议“实现了建国后我党的历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的新道路”的理由。(2分)【实行伟大决策】材料二:见下面三幅图图2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挂牌的情景 图3(2)材料二中图1“凤阳县农业生产三 年三大步”得益于我党在农村逐步实行以什么为主的责任制?(1分)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哪一目标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出现了图2中的情景?(1分)依据图3和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2分)【促成新型理论】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年代尺,概括其表达的主题。(1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的回答,写出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2分)2、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见下图图1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2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材料三: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巩固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的政治基础,保持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努力推进两岸协商对话,推动经济互利融合,加强基层和青少年交流。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权益,让更多民众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摘自新浪专栏 2015两会开启两岸经贸合作新征程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请写出来?(2分)这一基本国策是由哪一政党提出的?(2分)(2)材料二中图1、图2分别反映的是香港、澳门的回归,它们的回归是哪一伟大构想的实践?(2分)这一构想的提出者是谁?(1分)(3)材料三中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请写出历台湾和祖国大陆分别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从而“努力推进两岸协商对话”? (4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的回答,谈谈你有什么感悟?(2分)范围:1------13课 形式:闭卷 分值: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13------17:ddaca 18------22:aadca23------27:cbcdd 28------32:bcdbb33------37:acccd二、主观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共25分)1、(1)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2分)(2)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1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3)邓小平 理论的发展、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或邓小平理论的提出、阐述、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指导思想。)(1分)(4)答案中要涉及“深远意义的转折”或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或按书本回答也可(言之有理即可)(2分)2、(1)民族区域自治;(2分)中国共产党(2分)(2)“一国两制”(2分);邓小平。(1分)(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分)海基会、海协会。(颠倒不得分)(4分)(4)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个角度答(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