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1/31/2023 6:16:25 PM 来源: 笑看人生

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下面是小编梳理的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欢迎

阅读

篇一:《曹刿论战》知识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1、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内容主题: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3、本文重点: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比体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与鲁庄王的愚昧形成对比。

4、本文

成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曹刿论战》)

5、重点字音:

曹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shì)吾视其辙乱(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

6、重点

句子

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

2、肉食者鄙:高官们见识浅陋。

鄙:(见识)浅陋

3、何以战:靠什么作战?

以:用,凭,靠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弗:不  专:专有

5、徧,通“遍”普遍。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超过实际情况,虚夸,所报不实。

信: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7、小信未孚: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

孚:受到信任福:降福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 案:案件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10、公将鼓之: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11、败绩:(军队)溃败

12、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13、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14、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1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击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击第二通鼓士兵的勇气衰退,击第三通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

再:两次,第二次

16、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17、难测:难于估计,推测

18、伏:埋伏,伏兵 19、靡:倒下

7、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9、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10、本文段意:

第一段  总: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二层(“问”到段末) :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11、本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13、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2、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3、“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4、曹刿认为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即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文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译文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这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与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人和”是一个意思即:希望统治者能够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5、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表现在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

保证

6、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如:

战前:鲁 浅陋 ; 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篇二: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一.读音

刿(guì)孚(fú)辙(zhé) 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  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二.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三.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五、一词多义

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

2、师:①遂逐齐师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

作文

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 )

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6、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7、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8、以:何以战(凭,靠,凭借) 必以分人(把)

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他)

六、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靡:倒下

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七、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 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 省略句

5、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

八、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九、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

句子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

成语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

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十、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

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 经消失了。

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十一、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

篇三: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内容主题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编辑本段本文重点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比体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与鲁庄王的愚昧形成对比。

编辑本段

成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曹刿论战》)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下车

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编辑本段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编辑本段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

鲁国能够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 政治清明,民心所向。

第二, 上下团结,君民一致。

第三,避其锋芒,后发制人。曹刿在战争中知己知彼,运筹帷幄,表现出一位军事家的卓绝风采。他谋略得当,正是鲁军战场取胜的关键所在。

编辑本段研讨与练习

一、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此题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理清课文的思路、层次,以利背诵。)

参考答案: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彼竭我盈。

4、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剪裁详略得当的特点。)战前与鲁庄公的对话,战中准确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战后论述战争原理详写,与曹刿的远谋无关的战争的规模,战争的情形一概不提,请见、从战等一笔带过,这样写有利于突出曹刿军事家的形象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此题意在让学生整理过去接触过的文言词的义项,积累文言词。)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进攻)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更)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四、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

(此题意在让学生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联系古今类似战例,融汇贯通,从而悟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战例如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的评价

春秋时期,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从文中出现的

成语

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

【读音】yī gǔ zuò qì

【释义】

“鼓”,敲战鼓;“作”振作;一,“第一次”。指战斗刚开始时士气最旺盛,现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劲头十足时,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励的意思。

编辑本段人物分析

【曹刿】曹刿是一个有爱国之心而且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并有着独特的政治思想和洞察力的人。

【鲁庄公】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在政治上的无能;战场上他急切求成,胜利后,不知道胜利的原因,说明他对军事的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他有所感悟,明白了民心向背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并在作战过程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而且他能听从曹刿的建议、批评,是一个从谏如流、重视人才的国君,是一位明智的国君。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鲁庄公评价

鲁庄公的不足之处是,性格急躁,不懂军事,缺乏政治才能,遇事慌张鲁莽,总将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不能够冷静的思考与分析问题,抓不住事情本质,但绝对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能够敬天保民、善待臣工、忠于职守、从谏如流,是一个少有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明君。  曹刿评价

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面对不利局面,冷静与睿智,善于把握战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洞若观火,是一个极为不凡的指挥家形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