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图片
发布时间: 5/30/2023 6:34:28 PM 来源: 有bear来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图片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意思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意思是:对冒犯我强大汉朝的行为的人,即使再遥远也要诛杀。这句话出自班固的《后汉书》中的陈汤列传,原文内容:“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是陈汤在给汉元帝上书说明关于矫诏讨伐北匈奴郅支单于时说的,大致的意思是:应该把在这次战争中砍下的敌人首级悬挂在蛮夷的居住地,让这些人知道,凡是胆敢冒犯我大汉王朝的任何组织或者是个人,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们也一定要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汉朝东汉时期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哪里?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让人熟知大多是由于电影《战狼》
但这句话却是出自陈汤给汉元帝发去的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如今,汉王朝已成为历史,但这句话和这段壮志雄心的历史却让人时时读起依旧荡气回肠,也成了千百年来每一位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熊熊燃烧的斗志。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什么意思?
此句话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意思是:胆敢侵犯我中华的人,不论距离多远,必定追击诛灭他。
此句话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
"宜县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释义就是“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消灭他们。”。
说这话的陈汤是先消灭北匈奴,把匈奴单于的脑袋拿到手后,才代表中国,代表汉族喊出这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豪言。
此外,这句话还因为前段时间的一部电影《战狼2》而更加火热。在片中,主角冷锋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不仅让人听的热血沸腾,更深深触动了咱们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下一句是:辱我天威者虽难必报。
这句话出自:东汉时期班固写的《汉书》卷七十:“宜县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诛杀完再说的而不是诛杀前所说。意思是:对冒犯我强大汉朝的行为的人,即使再遥远也要诛杀。
扩展资料:
1、班固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2、《汉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通过叙述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事迹,全面地展现了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和时代精神风貌,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3、《汉书》在构书体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规矩法度清晰、体例整齐合理,更易使人效法,开启了官方修史的端绪。艺术特色上,《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形成了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