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 9/17/2023 2:37:29 PM 来源: 创新助手
2020济宁市属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公告?
2020山东济宁市属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13人公告
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根据岗位空缺情况和年度引才计划,决定实施部分市属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引进数量及范围
(一)引进数量
13名(具体岗位需求见附件1)。
(二)引进范围
根据中组部、人社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27号)要求,此次专项引进2020届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届毕业生和国家规定择业期(2年)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往届毕业生。
1、普通高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附件2)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9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列学科(附件2)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3、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以上等次相应学科(附件3)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2018至2020年度全球TOP 200高校(附件4)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定向培养生、委托培养生以及独立学院毕业生不列入引进范围。
二、引进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三)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岗位需要,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综合素质或技能条件;
(四)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在规定的学制内正常毕业并按期取得学历学位证书;
(六)博士研究生45周岁以下(1974年12月9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40周岁以下(1979年12月9日以后出生),大学本科生35周岁以下(1984年12月9日以后出生);
(七)具备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2020届毕业生,报名前与签约单位解除协议或经签约单位同意,可以报名,对按时出具确有困难的,最迟于现场资格审查时出具并提供。
根据人社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施部分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24号)精神,此次引才资格审核时尚未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实施“先上岗、再考证”,先上岗的高校毕业生在1年试用期内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依法解除聘用合同。
因违法违纪曾受过各种处分处理的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人员不得报考;全日制普通高校在读学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报考。
报名学校的人员,凡与所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报考该单位管理岗位。报名其他单位的人员,凡与报名单位工作人员及其主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存在上述关系的,不得报考该单位。
三、引进程序
(一)报名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网上初审的方式进行。
1、个人报名
报名时间: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12月15日16:00
报名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填写《2020年济宁市属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报名登记表》(附件5)、《报名人员诚信承诺书》(附件6)、已签订就业协议的2020届毕业生报名的,须提交与签约单位的解除协议或签约单位出具的《同意报名证明信》(附件7),连同二代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一寸电子证件照发送至各引才单位报名邮箱。邮件名称:姓名-引才单位名称-岗位。每人限报1个岗位。留学回国人员须同时上传国家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
报名信息尚未初审通过的,在12月15日16:00前可以通过邮箱更改、补充报名信息,逾期不能更改、补充报名信息。
报名人员使用二代身份证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报名人员恶意填报报名信息、扰乱报名秩序的,查实后取消其本次报名资格。报名人员在应聘期间的表现,将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
2、单位初审
初审时间: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12月15日17:00
引才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资格初审工作,及时查看邮箱报名情况,认真进行资格审查。对具备报名资格并符合报名条件的,通过邮箱回复应聘人员;对不符合报名条件或需要考生完善补充的,要及时通过邮箱回复并电话告知报名人员并说明理由。报名期间,引才单位公布咨询电话并安排专人值班,提供咨询服务。
(二)资格审查
主管部门(单位)对初审通过的人员进行现场资格审查,并对资格审查结果负责。现场资格审查时间、地点由资格审查部门确定并通知考生。
报名人员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1)《2020年济宁市市属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报名登记表》《报名人员诚信承诺书》;(2)二代身份证;(3)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4)已签订就业协议的2020届毕业生报名的,须提交与签约单位的解除协议或签约单位出具的《同意报名证明信》;(5)留学回国人员报名的,须出具国家教育部门的学历学位认证;(6)与报名时一致的1寸同底版照片3张,以及岗位资格条件需要的其他材料。
资格审查部门根据报名人员提供的资料、填报的信息等确认是否符合报名条件,同时审查报名人员的任职回避情况。资格审查合格人员名单由引才单位主管部门通过网站进行公布。
资格审查贯穿全过程,对出现不符合报名资格或弄虚作假等各种违规问题的,不论哪个阶段、哪个环节,一经查实,取消报名或聘用资格。
(三)考试
考试不受报名比例限制,不设笔试环节,采取面谈、面试等方式确定人选。资格审查合格人数超过岗位计划数3倍以上的,可先通过面谈等方式按1 : 3的比例筛选确定进入面试范围人选,也可直接面试,面谈成绩不计入面试成绩。面试可根据岗位实际,采取灵活方式进行。面试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80分。
面谈、面试由引才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面谈结果、面试方案、面试成绩由引才单位主管部门面向社会公布。
(四)考察体检
根据面试成绩和引进计划,由高分到低分按1 : 1等额组织考察、体检。考察、体检工作由引才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考察可根据岗位条件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主要考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等,并对报名资格、提交的相关信息材料是否真实准确等进行全面审查。要按照《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档案的意见》(鲁组发〔2017〕2号)要求,对应聘人员的档案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审核“三龄两历一身份”等内容,同时还应考察是否有任职回避情形等。档案审核从严把握,凡存在档案涂改、有关信息不能认定、调查不清或本人负有相应责任的,不得办理聘用手续。
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组织考察合格人员在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进行体检。对按规定需要复检的,不得在原体检医院进行,复检只能进行1次,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应聘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
对放弃考察、体检资格或考察、体检不合格造成的空缺,可从同一岗位达到面试合格分数线的人员中依次等额递补。
博士研究生的报名按有关政策和程序,由引才单位组织考察测评,同意聘用的报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相关手续。
(五)公示聘用
对考察、体检合格人员,由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聘前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在报名网站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对没有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手续。聘用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与受聘人员约定最低服务年限。受聘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期满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不予聘用。
(六)调剂使用
对面试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未被聘用的人员,在引才总量和编制限额内,引才单位认为确有必要留用的,可以留用;未留用的,可由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商机构编制部门,按照专业对口、人岗相适原则,推荐到其他事业单位双向选择、调剂安置。应聘人员不服从调剂使用的视为自动放弃。
四、服务和待遇
(一)人员管理
引进人才根据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模式,纳入编制实名制或人员控制总量实名制管理,同等待遇、同等对待。
(二)岗位聘用
试用期满,在岗位空缺、人岗匹配的基础上,由用人单位提出聘任意见,聘任到管理岗位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可分别确定为七级职员(正科级)、八级职员(副科级);聘任到专业技术岗位的,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符合公务员调任条件的,在全市范围内优先予以调任。
(三)补助政策
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按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智汇济宁·才绘圣城”工程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措施》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对进入面试的应聘人员,引才单位可凭票报销往返交通费用,每人报销不超过1000元。
五、其他
1、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公告、拟聘用人员名单将在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公布,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通知、公告等需要公开的信息将在各主管部门(单位)网站(附件8)上公布,请考生随时关注相关信息,报名时所留电话保持畅通。因本人原因错过重要信息而影响考试聘用的,责任自负。
2、此次引才考试不指定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班。
如何严格有效监督管理干部的问题研究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工作是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干部严格有效管理监督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内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面对“四大危险”、“四大考验”,要使领导干部经受住方方面面的诱惑和考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保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中贯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
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需要靠领导干部提供正能量,更需要组织部门认真履行干部管理监督职责,全面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实现对干部严格有效管理监督,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从意识入手,突出强化思想认识,让从严管理监督观念深入人心
意识决定思想,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监督的态度,只有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了,从严管理监督的观念才能深入人心。当前,有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监督意识淡薄,没有把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工作摆上应有位置,缺乏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甚至对监督有抵触情绪,造成口头上重视监督,行动上却轻视;还有些干部群众心态不健康,存在怕影响自己利益的畏惧心态,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与己无关的心态,存在从宽不从严的心态,从而形成了上级难以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群众无法监督、本人不要监督的模糊认识,造成监督效力难以发挥。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思想认识这个源头抓起,这个根上抓起。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要走出思想无形不重要的误区,通过政治理论集中教育、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外出考察等方式,在干部群众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从严管理监督观念永存。一是要营造监督氛围。采取确定宣传基调、拓展宣传途径、调动宣传热情、强化宣传责任、细化宣传要点等措施,大力宣传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奖励等形式,增强全民监督意识,建立勇于监督、乐于监督、监督光荣的良好环境。二是要自觉接受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的高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正确认识和看待监督,明确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充分认识接受监督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党章明确规定监督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坦诚接受监督。三是要主动参与监督。全社会要破除“不敢监督、无需监督”的思想,各级监督部门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要充分履行监督职责,明确监督事项,执行监督制度,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时办结,反馈信息,保护好群众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群众要充分行使自己依法享有对干部监督的权利,监督好领导干部就是保护好自己利益,对因监督给国家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的,要给予重奖,进一步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监督、敢于监督的积极性。
二、从制度入手,突出健全完善规范,让从严管理监督机制有效运行
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管方向。要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重点,立足于干部监督工作实际,着眼于健全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只有科学管用的管理监督制度,才能实现从严治党,进而从严治吏的目的。只有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才能保证机制有效运行。完善规范是梳理、废除、优化、整合的过程,体现了高效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目标是简捷、适用、高效。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乃至各部门加大了管理监督制度的出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落实难等问题,如有的制度内容不具体、不明确、太抽象,有的仅仅是一句口号、可操作性差,程序缺乏系统性、严密性、时效性。要完善制度规范,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着力构建既符合实际、又体现实效,既注重科学规范、又突出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
完善规范要从制度上找原因,从机制上挖根源、从落实上问实效,在征求意见、集中研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简单易行、符合实际、全民参与、有约束力的干部监督机制,实现靠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一是从内容上完善。围绕任前、任中、任后干部管理监督全过程,突出完善以体现筑牢思想防线的预警防范机制、以体现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日常管理机制、以体现人权事权财权的用权制衡机制、以体现从严查处的违规惩戒机制、以体现有效实施的运行保障机制为主的五个方面内容。二是从程序上规范。在制度的操作上,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好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紧密衔接,顺畅运行,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三是从方法上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遵循监督工作规律,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提练和升华,创新一些新的方法,突出管用、高效、易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从落实上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采取年初自查、年中抽查、年末普查、平时暗查方式,认真解决因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检查情况作为评判干部监督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以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从严管理队伍六项规定
1、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要求机关干部上班期间一律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无故脱岗、缺岗、擅自离岗,并实行刷脸签到。
2、严格执行工作纪律。机关干部工作时间一律不准上网聊天、玩游戏,不准窜岗闲聊,更不准工作日期间饮酒。
3、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党工委中心组学习每月至少一次,普通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每月至少两次,如有重要学习内容,随时组织学习。
4、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机关干部因公外出或有事必须请假,认真履行请销假手续。
5、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值班期间一律不准擅离岗位,不准迟到早退,无特殊原因一律不准请假。
6、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由办事处纪工委牵头,对机关干部的考勤、值班、学习、请销假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理顺组织关系。要深入推进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活动,重点开展失联党员集中排查整治,摸清党员情况,理顺党员组织隶属关系,规范失联党员处置,严格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积极发展新党员。确保每名党员都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
严格组织生活。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规范组织生活管理,对组织生活进行制度化规范,明确固定党员活动日,严格组织生活记录,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严管理党员队伍
一报告两评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一报告两评议“的具体内容
一报告两评议,即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探索开展全委会委员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工作。
一报告即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
两评议即评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选拔出来的干部。
2、例举2008年以来云南省在干部工作方面出台的新举措
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云南省委办公厅日前出台《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进一步加强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工作。
认真执行问责制度,努力把各级领导干部培养成为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勤政廉政、群众信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意见明确,从严管理干部的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日常管理,强化对干部的全方位监督,强化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经常性教育要突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教育、加强干部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教育。
日常管理包括:加强和完善干部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报告制度,对党政一把手实行重点管理,完善及时发现问题的机制,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加大干部问责力度6个方面的内容。
扩展资料
一报告两评议的意义
用好民主评议结果是“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每年“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结束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将及时向各地区、各单位反馈民主评议结果,并将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地区、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
按照规定,对民主评议满意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予以表扬;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后,要按照《责任追究办法》有关规定,追究负有责任的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并督促进行整改。
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干部,本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其选拔任用情况作出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报告两评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云南省出台实施意见 6举措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组织工作的探讨
一、坚持学与用相统一,提高干部培训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要求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组织部门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首要的任务就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抓好学用结合,着力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一是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培训理念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在干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必须确立"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的理念,解决好教育培训的目的问题,努力做到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解决好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问题,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必须确立"规模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的理念,解决好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式问题,在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同时,还要在实现大幅度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二是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在干部的学习培训中,只有建立有效机制,才能使干部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切实解决培训机构拍脑袋订计划、有什么教师授什么课的问题,建立以需求为前提的培训计划机制,了解不同类别干部的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流程。切实解决多头调训、重复调训的问题,建立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改革干部培训方式,激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干部学与不学一个样、成绩好与不好一个样的问题,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考核,严格管理,把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是改进现有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是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必须研究配套创新措施。注重班次设置改革,根据干部类别、需要或专题设置班次,以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为主,逐步做到分类别、分专题进行培训。注重培训内容更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领导干部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更加系统地进入教材、更加生动地进入课堂、更加有效地进入头脑。注重教学方式改进,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注重教学手段创新,充分发挥网上学习的优势,开展在线学习、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以适应现代培训发展的新趋势,并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等实际问题。 二、坚持德与才相统一,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当前,兰州市干部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干部,已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总的来说,现在的干部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开拓创新精神比较强,但缺乏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面前,这些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道德品行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群众对干部有意见,也集中在对干部德的表现不满意上。因此,全会《决定》突出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工作确立了导向。 一是准确把握德才辩证关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强调了德与才缺一不可,又突出了德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因此,选人用人要坚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基础、以德为先决条件,同样是能力强的干部,谁在德方面表现更加突出,就提拔重用谁;对于在德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在强调以德为先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才。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所以,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有良好品行、有真才实学、有实干本领的干部选拔上来。 二是合理界定德的评价要素。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党的选人用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层级领导干部德的共同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德的重点,就是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看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看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看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这"四看"紧紧围绕对新时期干部的德提出了具体要求,也说明干部的德是具体的、客观的。我们要按照《决定》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把握干部德才评价标准,把干部的德作为一种用人导向和可操作的准则要求,贯穿到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三是积极探索考察德的途径。如何考察干部的德一直是干部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考察干部的德,应从这样几种途径去探索:从履行岗位职责中来考察,关键看干部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成效以及工作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等;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来考察,关键看干部的胆识、意志品质和对群众的感情,特别是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看能否冲在一线、沉着应对、坚韧不拔;从关键时刻表现中来考察,关键看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是否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是否服从组织、顾全大局;从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中来考察,关键看干部能不能以辛勤的工作、良好的品格、平和的心态接受组织挑选。 三、坚持配与管相统一,完善干部选用机制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全会《决定》从干部提名、推荐、考察、测评、考察任用和监督等方面,对干部选拔各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贯彻落实这些任务,就要求我们拓展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既重视干部配备,又重视干部管理,既重视使用干部,又重视监督干部。 一是选拔干部要形成机制。坚持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为方向,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合理设置推荐人选的资格条件,合理确定参加投票人员范围,综合分析运用推荐结果,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探索推行公开选任职位、公开选任信息,差额推荐、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票决"两公开四差额"制度,推进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比例和力度,以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为主导,规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适用范围和操作程序。制定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体系和日常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是配备干部要注意结构。注重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经历结构,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优势互补、经验与活力具备的合理结构。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推进市直部门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特别是重要部门、重要岗位中层干部的跨部门跨行业交流任职。突出做好各级党政正职队伍建设,扎实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做好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工作。强化实践锻炼,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增长才干、锤炼作风。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注重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选拔县级干部,县区党政班子出现缺额时,优先从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中选拔。着眼长远考虑,注重做好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避免出现急用现找、降格以求。 三是使用干部要加强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认真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把"四严"要求融入到干部工作全过程。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了解干部情况,及时谈心谈话、加强思想教育,及时诫勉函询、加强提醒教育,及时开展警示活动、加强廉政教育,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突出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突出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垄断行业等重点领域,突出关键时刻、关键节点、关键时段等重点时期,及时跟进,加强监督,使监督跟着权力行使走、跟着资金流向走、跟着关键时间走。要加大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制度的创新和落实,做到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把查处的威慑力、监督的制衡力、制度的约束力、教育的说服力、宣传的影响力和考核的推动力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巨大合力,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切实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使各级干部真正做到不敢懈怠、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责。 四、坚持点与面相统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处于基础地位。全会《决定》指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职能提出了"六个贯彻始终、六个发挥作用"的新定位、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拓展工作思路,加大创新力度,坚持在点上予以突破、在面上予以推广,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是推进基层组织设置创新。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为目标,以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为原则,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农村经济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设置形式,形成在产业协会、经济链条上建立党组织的新型组织体系;采取区域整合、组织升格等措施,探索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楼栋党支部、单元党小组等设置模式;按照行业化、属地化原则,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楼宇共建等多种灵活方式,不断扩大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面。 二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围绕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结合深化争先创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全面创新活动内容、活动载体、活动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农村党建工作坚持以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为目标,以"五个好"为抓手,继续巩固深化"三争一促"活动,积极推广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落实村党支部书记"一定三有"制度,完善配套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长效管理措施,努力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后备人才。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坚持以服务辖区居民群众为核心,突出协调功能,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共驻共建,扶助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大"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实施力度,全面推进组织领导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干部管理机制、党员教育机制、服务协调机制"五项改革",以"三有一化"为重点,努力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城市社区党建格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坚持以扩大覆盖面为基础,不拘一格抓组建、应建尽建促覆盖,全力打造改制企业带动、规模企业推动、中小企业联动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整体运行模式,并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认真负责地抓好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领域的党建工作,运用质量建党管理体系,结合行业实际,有效开展活动。同时,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手段,开辟党组织活动空间,使党建工作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三是推进城乡统筹党建创新。研究制定出台《兰州市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意见》,以建立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科学配置、双向流动的城乡干部人才支撑体系,有机衔接、服务为主的城乡党员动态管理体系,以城带乡、互帮互助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体系,集约利用、成果共享的城乡党建资源保障"五大体系"为目标,以实施市委《意见》提出的"百千万结对帮扶工程"为抓手,在全市逐步构建并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全党上下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作者:甘肃省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