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危险源 什么是危险源和风险点
发布时间: 9/21/2023 10:40:20 PM 来源: Sunnyメ-北岛
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 危险源
概念: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定义是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来源。
注:危险源包括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的缺陷。不安全状态是使事件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安全行为是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使事件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安全管理缺陷是管理人员在履行其安全生产管理职能方面的缺陷。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
什么是危险源 什么是危险源和风险点
1.潜在危险性:
什么是危险源 什么是危险源和风险点
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2.存在条件:
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3.触发因素:

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危险源是指什么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
危险源辨识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伤害。危险源辨识是从技术上带来的负效应出发,分析、论证和评估由此产生的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危险源辨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是从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和全体员工的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作为预防事故重要手段的危险源辨识,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辨识可确认企业(项目)是否具备了安全生产条件,是否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重视安全投入
危险源辨识不仅能确认系统的危险性,而且还能进一步考虑危险性发展为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而计算事故造成的危害,即风险率。并以此说明系统危险可能造成负效益的大小,以便合理地选择控制、消除事故发生的措施,确定安全投入的多少,从而使安全投入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合理的平衡。
3、有助于提高企业(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危险源辨识可以促使企业(项目)的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
(1) 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先预防”。
(2) (2)将“单一管理”转变为“全面管理”。
危险源辨识使企业(项目)的安全管理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及贯穿于整个企业(项目)时间的系统安全管理。
(3) 将“经验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

什么是危险源 什么是危险源和风险点
仅凭经验、主观意志和思想意识进行安全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目标,而危险源辨识可使各部门、全体员工明确各自的安全指标要求,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哪些?
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但是比较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为以下五种。
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
2、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又称为HAZOP。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蒙德分部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引导词(Guide Words)为核心的系统危险分析方法,已经有40年应用历史。
4、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FTA)又称事故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自上而下、一层层的寻找顶事件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并用逻辑图把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
5、LEC评价法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总的来说,危险源辨识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危险源辨识是一项非常专业、复杂的工作,这不仅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同时对技术手段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河北安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智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由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与考试、人员档案管理、设备设施、危险作业、相关方、重大危险源、应急、职业健康与劳防、资质证照、事故管理等18个功能模块组成。
重大危险源模块通过建设危险源监控网络,对危险源视频图像的实时传输、危险源动态数据监控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对危险源点的实时信号监控预警,自动评估、智能分析、综合研判,便于企业及时掌握危险源安全状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