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 2/8/2023 2:36:18 PM 来源: 劳娘可爱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在二次根式 、 、 中,最简二次根式的个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考点: 最简二次根式.分析: 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解答: 解: = ,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 被开方数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3x+m2﹣4=0有一个根是0,则m的值为() a. m=2 b. m=﹣2 c. m=﹣2或2 d. m≠0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把x=0代入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出m的值.解答: 解:把x=0代入方程(m﹣2)x2+3x+m2﹣4=0,得m2﹣4=0,解得:m=±2,∵m﹣2≠0,∴m=﹣2,故选b.点评: 本题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易得出m的值,但不能忽视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条件m﹣2≠0,因此在解题时要重视解题思路的逆向分析.3.在同一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 根据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 解:∵正比例函数y=x中,k=1>0,故其图象过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在二、四象限,选项c符合;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关键是由k的取值确定函数所在的象限.4.已知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且x1<x2<0,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 () a. y1<y2 b. y1>y2 c. y1=y2 d. 不能确定考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 由于反比例函数y= (k<0)的k<0,可见函数位于二、四象限,由于x1<x2<0,可见a(x1,y1)、b(x2,y2)位于第二象限,于是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出y1与y2的大小.解答: 解:∵反比例函数y= (k<0)的k<0,可见函数位于二、四象限,∵x1<x2<0,可见a(x1,y1)、b(x2,y2)位于第二象限,由于在二四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y1<y2.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符合函数解析式.同时要熟悉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5.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存在的是() a. 对顶角相等 b.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c.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d. 凡直角都相等考点: 命题与定理.分析: 先写出四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分别根据对顶角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直角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 解:a、“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为对顶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a选项错误;b、“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为“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此逆命题为真命题,所以b选项正确;c、“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逆命题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c选项错误;d、“凡直角都相等”的逆命题为“相等的角都是直角”,此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2、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也考查了定理.6.如图,在等腰rt△abc中,∠a=90°,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bc,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 a. 8cm b. 10cm c. 12cm d. 14cm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ad,利用“hl”证明rt△abd和rt△eb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ae,然后求出△dec的周长=bc,再根据bc=10cm,即可得出答案.解答: 解:∵bd是∠abc的平分线,de⊥bc,∠a=90°,∴de=ad,在rt△abd和rt△ebd中,∵ ,∴rt△abd≌rt△ebd(hl),∴ab=ae,∴△dec的周长=de+cd+ce=ad+cd+ce,=ac+ce,=ab+ce,=be+ce,=bc,∵bc=10cm,∴△dec的周长是10cm.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涉及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并求出△dec的周长=bc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7.化简: =3 .考点: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析: 把被开方数化为两数积的形式,再进行化简即可.解答: 解:原式= =3 .故答案为:3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熟知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分母有理化 =﹣ ﹣1.考点: 分母有理化.分析: 先找出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再把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有理化因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 解: =﹣ ﹣1;故答案为:﹣ ﹣1.点评: 此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找出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是本题的关键,注意结果的符号.9.方程x(x﹣5)=6的根是x1=﹣1,x2=6.考点: 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专题: 计算题.分析: 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式,然后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解答: 解:x2﹣5x﹣6=0,(x+1)(x﹣6)=0,x+1=0或x﹣6=0,所以x1=﹣1,x2=6.故答案为x1=﹣1,x2=6.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先把方程的右边化为0,再把左边通过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那么这两个因式的值就都有可能为0,这就能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样也就把原方程进行了降次,把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了(数学转化思想).10.某种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原价为5000元,如果连续两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10%,那么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405o元.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分析: 先求出第一次降价以后的价格为:原价×(1﹣降价的百分率),再根据现在的价格=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1﹣降价的百分率)即可得出结果.解答: 解:第一次降价后价格为5000×(1﹣10%)=4500元,第二次降价是在第一次降价后完成的,所以应为4500×(1﹣10%)=4050元.答: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405o元.故答案为:405o.点评: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实际问题情景列代数式,难度中等.若设变化前的量为a,平均变化率为x,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量为a(1±x)2.11.函数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1且x≠2.考点: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x﹣1≥0且x﹣2≠0,解得:x≥1且x≠2.故答案为x≥1且x≠2.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12.如果 ,那么 =1.考点: 函数值.分析: 把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 解:f( )= =1.故答案为:1.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值求解,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2x2﹣x﹣2=2(x﹣ )(x﹣ ).考点: 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 因为2x2﹣x﹣2=0的两根为x1= ,x2= ,所以2x2﹣x﹣2=2(x﹣ )(x﹣ ).解答: 解:2x2﹣x﹣2=2(x﹣ )(x﹣ ).点评: 先求出方程2x2﹣x﹣2=0的两个根,再根据ax2+bx+c=a(x﹣x1)(x﹣x2)即可因式分解.14.经过a、b两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考点: 轨迹.分析: 要求作经过已知点a和点b的圆的圆心,则圆心应满足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从而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解答: 解: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则圆心应满足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即经过已知点a和点b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故答案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评: 此题考查了点的轨迹问题,熟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5.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a(4,﹣1)和b(﹣2,7),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10.考点: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析: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计算,即a(x,y)和b(a,b),则ab= .解答: 解:a、b两点间的距离为: = =10.故答案是:10.点评: 此题考查了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16.请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一个函数的解析式y=﹣x+4(答案不).①过点(3,1);②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考点: 一次函数的性质.专题: 开放型.分析: 根据“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写函数的k值小于0,所以只要再满足点(3,1)即可.解答: 解:根据题意,所写函数k<0,例如:y=﹣x+4,此时当x=3时,y=﹣1+4=3,经过点(3,1).所以函数解析式为y=﹣x+4(答案不).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只要满足条件即可.17.如图,已知op平分∠aob,∠aob=60°,cp=4,cp∥oa,pd⊥oa于点d,pe⊥ob于点e.如果点m是op的中点,则dm的长为2 .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pd=pe,根据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pce=60°,角直角三角形求出pe,得出pd长,求出op,即可求出答案.解答: 解:∵op平分∠aob,∠aob=60°,∴∠aop=∠bop=30°,∵pd⊥oa,pe⊥ob,∴pd=pe,∵cp∥oa,∠aop=∠bop=30°,∴∠cpo=∠aop=30°,∴∠pce=30°+30°=60°,在rt△pce中,pe=cp×sin60°=4× =2 ,即pd=2 ,∵在rt△aop中,∠odp=90°,∠dop=30°,pd=2 ,∴op=2pd=4 ,∵m为op中点,∴dm= op=2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目比较典型,综合性比较强.18.如图,矩形abcd中,ab=6,bc=8,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3或6.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1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6,可计算出cb′=4,设be=x,则eb′=x,ce=8﹣x,然后在r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四边形abeb′为正方形.解答: 解: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连结ac,在rt△abc中,ab=6,bc=8,∴ac= =10,∵∠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ab′e=∠b=90°,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如图,∴eb=eb′,ab=ab′=6,∴cb′=10﹣6=4,设be=x,则eb′=x,ce=8﹣x,在rt△ceb′中,∵eb′2+cb′2=ce2,∴x2+42=(8﹣x)2,解得x=3,∴be=3;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6.综上所述,be的长为3或6.故答案为:3或6.点评: 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注意本题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19.化简: .考点: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分析: 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解答: 解:原式= •2 +8a• ﹣a2• =a +2a ﹣a =2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熟知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方法为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mx+m+3=0.当m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考点: 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 (m﹣1)x2﹣2mx+m+3=0,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从而得出△≥0,即可解出m的范围.解答: 解:∵方程有两个实数根,∴△≥0; (﹣2m)2﹣4(m﹣1)(m+3)≥0; ∴ ;又∵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m﹣1≠0;解得m≠1;∴当 且m≠1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21.如图,已知点p(x,y)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o是坐标原点,pa⊥x轴,s△pao=4,且图象经过(1,3m﹣1);求:(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m的值. 考点: 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 (1)此题可从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入手,△pao的面积为点p向两条坐标轴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的一半即s= |k|,再结合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确定出k的值,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2)将(1,3m﹣1)代入解析式即可得出m的值.解答: 解:(1)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过点p(x,y),∴ xy=4,∴xy=8,∴k=xy=8,∴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2)∵图象经过(1,3m﹣1),∴1×(3m﹣1)=8,∴m=3.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 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三角形面积为 |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22.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米)与时间t(秒)的关系式如图所示,那么可以知道:(1)这是一次100米赛跑.(2)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甲.(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8米/秒. 考点: 函数的图象.分析: (1)根据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答案;(2)根据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答案;(3)根据乙的路程除以乙的时间,可得答案.解答: 解:(1)由纵坐标看出,这是一次 100米赛跑;(2)由横坐标看出,先到达终点的是甲;(3)由纵坐标看出,乙行驶的路程是100米,由横坐标看出乙用了12.5秒,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100÷12.5=8米/秒,故答案为:100,甲,8米/秒.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得出路程,横坐标得出时间是解题关键.23.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ce是中线,f是ce的中点,cd= ab,求证:df⊥ce. 考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 证明题.分析: 连接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e= ab,再求出de=cd,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解答: 证明:连接de,∵ad是bc边上的高,在rt△adb中,ce是中线,∴de= ab,∵cd= ab,∴dc=de,∵f是ce中点,∴df⊥ce.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4.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以ac为边作等边△acd,并作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eh,且eb=ab,联结de交ab于点f,求证:ef=df.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 证明题.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bc= ab,bh= ab,推出bc=bh,推出rt△acb≌rt△ehb,根据全等得出eh=ac,求出eh=ad,∠cad=60°,∠bad=90°,根据aas推出△ehf≌△da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解答: 证明:∵在rt△abc中,∠bac=30°,∴bc= ab,∵eh垂直平分ab,∴bh= ab,∴bc=bh,在rt△acb和rt△ehb中, ,∴rt△acb≌rt△ehb(hl),∴eh=ac,∵等边△acd中,ac=ad,∴eh=ad,∠cad=60°,∠bad=60°+30°=90°,在△ehf和△daf中, ,∴△ehf≌△daf (aas)∴ef=df.点评: 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四、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25.如图,直线y= x与双曲线y= (k>0)交于a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双曲线y= (k>0)上有一动点c(m,n),(0<m<4),过点a作x轴垂线,垂足为b,过点c作x轴垂线,垂足为d,连接oc.(1)求k的值.(2)设△cod与△aob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3)连接ac,当第(2)问中s的值为1时,求△oac的面积.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 (1)由题意列出关于k的方程,求出k的值,即可解决问题.(2)借助函数解析式,运用字母m表示de、od的长度,即可解决问题.(3)首先求出m的值,求出△cod,△aob的面积;求出梯形abdc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解答: 解:(1)设a点的坐标为(4,λ);由题意得: ,解得:k=8,即k的值=8.(2)如图,设e点的坐标为e(m,n).则n= m,即de= m;而od=m,∴s= od•de= m× m= ,即s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是s= .(3)当s=1时, =1,解得m=2或﹣2(舍去),∵点c在函数y= 的图象上,∴cd= =4;由(1)知:ob=4,ab=2;bd=4﹣2=2;∴ =6, , =4;∴s△aoc=s梯形abdc+s△cod﹣s△aob=6+4﹣4=6.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灵活运用方程、函数等知识来分析、判断、求解或证明.2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厘米,(对角线bd平分∠abc)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边由a向b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p不与点a、b重合),动点q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d以2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点p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联结aq,交bd于点e.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用t表示线段pb的长;(2)当点q在线段bc上运动时,t为何值时,∠bep和∠beq相等;(3)当t为何值时,p、q之间的距离为2 cm.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分析: (1)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即可得出结果;(2)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pbe=∠qbe,由aas证明△bep≌△beq,得出对应边相等bp=bq,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t≤2时;②当2<t<4时;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 解:(1)pb=ab﹣ap,∵ab=4,ap=1×t=t,∴pb=4﹣t;(2)t= 时,∠bep和∠beq相等;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正方形,∴对角线bd平分∠abc,∴∠pbe=∠qbe,当∠bep=∠beq时,在△bep与△beq中, ,∴△bep≌△beq(aas),∴bp=bq,即:4﹣t=2t,解得:t=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t≤2时;(即当p点在ab上,q点在bc上运动时),连接pq,如图1所示:根据勾股定理得: ,即(4﹣t)2+(2t)2=(2 )2,解得:t=2或t=﹣ (负值舍去);②当2<t<4时,(即当p点在ab上,q点在cd上运动时),作pm⊥cd于m,如图2所示:则pm=bc=4,cm=bp=4﹣t,∴mq=2t﹣4﹣(4﹣t)=3t﹣8,根据勾股定理得:mq2+pm2=pq2,即 ,解得t= 或t=2(舍去);综上述:当t=2或 时;pq之间的距离为2 cm. 点评: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方程等知识;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特别是(3)中,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才能得出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