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是指哪三届(高考老三届是指哪三届)
发布时间: 7/27/2023 7:12:12 AM 来源: 薄荷味的微笑
老三届”指的是在1966-1968年三年中毕业的初、高中生。他们在接受文革前期的大洗礼后,被伟人一声号令,打起铺盖卷一并送入“大自然”中,接受“再教育”。
“老三届”中大约可以分三个阶层:
第一个阶层是有门路的人,这群人家有靠山(有的是自己寻找的),他们可以凭关系进中专、大学(主要是工农兵学员)、参军、出国,当然有些是所谓“推荐”的,但里面的内容甚广。
第二阶层,是中间阶层,是大多数,他们的智商、情商一般,没有关系,没有后门,苦苦等待“政策”的降临,如上海1978年知青返城风,基本上都回到了上海(这在“孽债”影片中可以看到),而目前社会上一大批下岗人员中这一阶层的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因为他们年龄大,又缺少文化知识。
第三阶层是“老三届”中的优秀人群,他们在校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的智商、情商都超过前二类人,也就是说,一有机会他们便会“蠢蠢欲动”。当然1977、1978年恢复高考,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占领了大学的位置。这群人少有关系,否则他们早就去上什么“工农兵大学”了。这批人是社会的栋墚,目前许多单位的技术部门都由他们把持。他们虽然受过震,但是他们勇敢地迈过了这一坎,最后他们凭自己的努力,终于在这个社会上立住了脚!
老三届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在校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当时在中学的初、高中学生因文革造成在学校的堆积,到19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景,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危机。因此老三届离校后基本都当了知青,并且将此前以农场(含兵团)模式为主的上山下乡改变为以插队模式为主。
老三届大都出生在共和国创立前后,他们的成长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庐山会议、三年自然灾害、中苏论战和文化大革命。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发展与挫折并存,光明与黑暗并存,进步与专制并存的特殊时期。老三届的青少年阶段处在中国社会矛盾突出,党内斗争异常的历史阶段,也是新中国二十世纪罕见的阶级斗争暴风骤雨年代。
老三届是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候,当时在中学的高中,初中的三届学生,这批人后来基本都当了知青,之后在文革后期还有继续从中学出去的学生,后面的几届也称为“新三届”,新三届中很多也下过乡,当过知青,老三届的下乡,基本都是到了边疆,东北的北大荒,西南的西双版纳,内蒙等等。四人帮垮台后,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也就停止了。
拓展资料:
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当时在中学的初、高中学生因文革造成在学校的堆积,到19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景,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危机。因此老三届离校后基本都当了知青,并且将此前以农场(含兵团)模式为主的上山下乡改变为以插队模式为主。
为动员老三届下乡插队、掩盖就业危机,特地制造出了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接受再教育”的借口。当时,该学期的课程并未学完而搁浅,停课直到1968年底,接着几乎是一刀切全部下农村 插队。
有地区土政策,初中67届和68届有少部分在68年底得分配继续升了高中,不过,并非按学习成绩优劣,而是按家庭出身是所谓“ 红五类”为升学标准。后来他们高中毕业后全部直接分配进单位,免了当 知青。他们是老三届里极少数的另类,在那个凡事要论阶级出身的年头里,出身所谓“xa0黑五类”的,在面临升学,招工等人生重大抉择时,甚至串联,参加xa0红卫兵活动等,都处于受歧视的下等公民地位。
停课两年半多的时间中,全国学校处于瘫痪状态,所有大中院校该毕业的未获毕业,仍在 母校留校。以致大学停办十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令人痛心的文化教育断档。
老三届是指“文革”期间应于1966年、1967年和1968年毕业的中学生。
老三届是指“文革”期间应于1966年、1967年和1968年毕业的中学生,在共和国60年的风雨历程中一个经历特殊,并且这种经历几乎无可复制的群体。而新三级是指“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进入大学的1977级、1978级和1979级大学生。他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拥有交集。
老三届新三级这一代人经历了新中国最困难和最辉煌两个不同的时期。他们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在坎坷中成长,既蒙受了由于错误决策带给民族的磨难,承担了社会转型带来的高额代价;
也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为此付出最宝贵的人生阶段,分享了国家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成功和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每个人的成长史,都是新中国的一个缩影。
扩展资料:
老三届的经历:
当时,该学期的课程除1966年毕业年级外并未学完,停课直到1968年底,接着几乎是一刀切全部下农村插队。有地区土政策,初中67届和68届有少部分在68年底得分配继续升了高中,不过,并非按学习成绩优劣,而是按家庭出身是所谓“红五类”为升学标准。
后来他们高中毕业后全部直接分配进单位,免了当知青。他们是老三届里极少数的另类,在那个凡事要论阶级出身的年头里,出身所谓“黑五类”的,在面临升学,招工等人生重大抉择时,甚至串联,参加红卫兵活动等,都处于受歧视的下等公民地位。
停课两年半多的时间中,全国学校处于瘫痪状态,所有大中院校该毕业的未获毕业,仍在母校滞留。老三届中学生毕业之前的时间日后均计学龄,算毕业,而毕业之后耽误的时间即便非个人原因,却既无学龄也无工龄、农龄。
而同期的大学、中专毕业生则统统计算了连续工龄。也就是说,全国的老三届当中,66届因此白白耽误了两年左右,67届白白耽误了一年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抹不去的记忆:老三届 新三级》内容简介
老三届是指1966-1968这三年。
老三届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在校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当时在中学的初、高中学生因文革造成在学校的堆积,到19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景,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危机。因此老三届离校后基本都当了知青,并且将此前以农场(含兵团)模式为主的上山下乡改变为以插队模式为主。
扩展资料:
早期知青,自1955年报载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60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
前老三届,196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以后,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在此之前,已经有六一、六三年两届人数比较集中的毕业生奔赴农场农村,连同后来的六五届下乡知青,被称之为“前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
新五届(1969-1973年),以及后五届(1974-1978年)知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识青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三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