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形态特征 熊猫的形态特征及产生原因

发布时间: 9/20/2023 7:28:46 AM 来源: 创意天堂

大熊猫的外形及特征?

大熊猫外形特征:

熊猫的形态特征 熊猫的形态特征及产生原因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

大熊猫生活习性: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扩展资料:

与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疾病一样,大熊猫疾病通常分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虽然经过长期的进化和环境改变,大熊猫已经从以肉食类食物逐步演变到今天的以植物性食物-竹子为主食的生理特点,但她在分类学上仍然属于食肉目凶猛动物,拥有发达的咬肌、锋利的牙齿、敏捷的爪子。

别看她平时憨态可拘、温文尔雅,一旦发起怒来是非常凶猛的和难以控制的。即便是患病的大熊猫,一般都无法接近,科学家们不得不首先通过麻醉让她熟睡后才能够完成对她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因此,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大熊猫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大熊猫的麻醉技术。

参考资料:大熊猫-百度百科大熊猫疾病防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官网

熊猫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外形特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生境与习性: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胡锦矗等,1985)。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

繁殖:

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通常不超过2-4天。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这并不意味它t丢弃幼仔,而是养育幼仔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幼仔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野外的幼仔死亡率比圈养要低,约40%左右。

熊猫的五大特点

熊猫的五大特点包括形态特点、食性特点、性格特点、睡眠特点、视觉特点。

一、形态特点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岷山地区的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更细。

二、食性特点

大熊猫为杂食性动物。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很少捕食动物或食用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

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自己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

三、性格特点

大熊猫通常情况下是十分温顺的,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很少主动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也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四、睡眠特点

大熊猫常喜欢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的睡觉方式。

五、视觉特点

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在密密的竹林里,且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导致它们的视觉极其不发达。

大熊猫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大熊猫的特点具体如下:

大熊猫的体型与熊相似,整体看上去十分可爱,成年大熊猫的体长在一米七左右,体重能够达到一百六十到三百八十斤,大熊猫的头部与躯干部分有黑色与白色毛发。

不同地区的大熊猫在体型上也有所区别,其中在秦岭地区的大熊猫个体要稍微大一些,同时身体的毛发更为粗糙,而岷山地区的大熊猫体毛较为细软,同时体型也比较小。

大熊猫主要生活于中国的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地带。由于大熊猫是一种喜欢湿润的动物,所以通常会在空气水分较大的地方活动。

而海拔和温度这两个因素对于大熊猫的影响很小。即便在海拔高度高达三千五百米,温度在零下四摄氏度的情况下,熊猫也能够正常活动。

大熊猫的外形特点

大熊猫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有着标志性的黑眼圈以及黑色耳朵,它们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

大熊猫的外形特点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大熊猫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有着标志性的黑眼圈以及黑色耳朵。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

大熊猫什么形态?

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如下:

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栖息环境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大熊猫的形态特征是体型肥硕,憨态可掬,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体长120到180厘米,尾长10到20厘米,白色,体重60到110千克。大熊猫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以抱握竹竿,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扩展资料

生活在海拔2600到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到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到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熊猫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二、生活习性: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

三、身份

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往来,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

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九个月里,每天前往参观的人竟达30万之多,形成了“熊猫热”。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

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

相关推荐